優美的校園景色 舒適的育人環境
學校位于有“廣州市后花園”之稱的從化區,辦學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完備,校園環境優美,學校與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共享1000多畝具有職業教育氣息的校園資源,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2.8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95萬余冊、電子圖書1938.04GB;建有千兆主干帶寬、9G出口帶寬網信息化校園系統以及室內體育館、400米塑膠跑道標準運動場和大型文體廣場。

優良的教學條件 先進的實訓設備
學校專業群以“建筑類專業”為龍頭,構建了以建筑產業為主體的專業鏈,擁有建筑施工、工程造價、建筑裝飾、機電一體化、幼兒教育、室內設計、汽車維修等自有的專業實訓教學場地和校外實訓基地200個;并共享廣州城建職業學院校21個實訓基地和288個實訓室場地資源,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上億元。

豐富的學歷教育資源 便捷的學歷晉升渠道
學校堅持技工教育特色,嚴格執行畢業生“三證”制度,即(職業技能證書+成人大專學歷證+技工教育學歷證)。利用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服務平臺開展成人大專教育、技能鑒定工作,建立了便捷的升學和技能考證渠道,學生畢業期滿后,可同時獲得“三證”。

構建城建特色管理模式 營造素質教育校園環境
學校堅持“嚴格管理、細心關懷、自我服務”打造城建特色的學生管理模式;通過入學教育、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等方式開展法制校紀教育、成人成才教育、誠信教育等專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具備遵紀守法、責任擔當的成人意識。學校以“服務學生發展”為宗旨,以“用愛鋪就學生的未來”為學生工作理念;各班班主任以細心、耐心的指導方式成為學生思想政治的引路人、成長學習上的導師、生活上的朋友。學校通過團委、學生會、學生黨支部、宿舍管理委員會等機構打造一個能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發表個人意見、主導校園文化發展、選擇學生領袖的充滿民主氣息的學生管理模式。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德育目標,致力構建幸福校園,打造生生出彩、盡展其才的人才培養平臺。學校與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共享資源,通過教育教學文化的延伸,形成獨特的“無圍墻校園”。學生在學習掌握技能的同時能在大學的寬松氛圍下張揚自我個性,發展個人特長。學校以“一會兩節三典禮”為活動主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并以此培養學生成為體格健康、興趣廣泛、樂觀自信、誠實感恩的城建匠人。

校企合作工學一體 實習就業無縫對接
學校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重視工學結合,不斷創新合作形式,探索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校企雙制模式,與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充分發揮校企兩個育人主體在兩個育人環境中的作用。目前,學校與珠三角地區近300余家企事業單位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聯合發起成立了廣東城建職業教育集團,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在頂崗實習、工學交替、訂單培養、現代學徒、職工培訓、技術研發等方面廣泛深入地開展合作。近兩年,有85%的專業與企業開展了訂單定向培養,新建訂單班達30余個,訂單培養學生人數達1460余人。
近年來,學校就業工作以“體面就業”為抓手,積極搭建優質就業平臺,甄選優質企業進校招聘。同時根據學校專業設置大力拓展珠三角地區、畢業生生源地、適合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加大力度開發更多優質就業崗位;發揮校園就業市場的主渠道作用,舉辦校園招聘會,確保招聘活動場次和崗位數量進一步增加。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優質就業率等就業指標逐年上升,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年均在98%以上,對口率達85%以上。

多次承辦技能競賽工作打造世界冠軍“搖籃”
學校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賽促改”,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通過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特別是世界技能大賽帶動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場所建設,不斷完善學校內涵發展基礎條件,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激勵學生技能成才、技能報國。
2018年成為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筑項目中國集訓基地。2019年8月,學校建筑施工專業學生陳君輝、李俊鴻代表中國出戰在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一舉奪得混凝土建筑項目金牌。2020年,學校積極承辦和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先后承辦了第46屆世賽油漆與裝飾項目廣州市選拔賽、第46屆世賽混凝土建筑項目廣東省選拔賽和國家選拔賽、第46屆世賽建筑信息建模項目廣州市選拔賽。
